統計

Content View Hits : 657244
頸椎病變--隱形的健康殺手
陳俊峰醫師專區 - 穴位注射
週六, 05 六月 2010 13:58

【案例】頸椎病變

台灣手槍射擊國手黃義夫,在一九九六年參加亞特蘭大奧運時,一路過關斬將,遙遙領先,奪冠呼聲極高。但是就在總決賽時,他突然臉色慘白、眼前發黑,在電視機前觀看轉播的觀眾莫不跟著揪緊了心。黃義夫國手最後憑著意志力,勉強擊發最後一槍,隨即昏倒在地,不必說,也與金牌失之交臂。 

賽後,大家對黃國手的身體狀況十分擔憂,起初還以為是中風,最後證實是因為長期接受射擊訓練,頸椎過度受力導致提前退化,連帶傷及腦部血液循環。

 

 

【案例】頸椎位移

過去在光田醫院服務的時候,有位年輕力壯的同事為人熱心,只要有抬不動的傷患,大家就找他幫忙。大個兒二話不說,只要馬步一蹲,使勁吃奶力氣,絕對沒有達不到的任務。誰知,有一天他突然雙手麻痺,把大家都嚇壞了。還好自家就是醫院,一輪檢查下來,才知是頸椎位移壓迫到神經,推斷應該是和平日不當使力有關。

 

 

【案例】椎間盤突出(神經根型)

我的一位親戚是資深鋼琴老師,她長年在鍵盤上揮灑音樂家的澎派熱情,卻沒有注意到姿勢的健康,結果投入越多傷害越大,造成頸椎的椎間盤突出,壓迫神經根,造成手麻、疼痛不止。這樣的職業傷害對一位音樂工作者來說,具有十足的殺傷力。她愁眉苦臉的找我想辦法,我只用了幾次穴位注射,就為她治好了手麻和疼痛。

 

【案例】椎動脈型頸椎病變

七十多歲的K太太常因為嚴重頭痛、眩暈、耳鳴而困擾不已,嚴重時影響睡眠,讓她心煩氣噪。家人都認為這是上了年紀以後的體虛症狀,安排她住院打點滴療養,醫生也進一步為她做了各項檢查,但仍然查不出個所以然。

後來經人介紹到我這裡,她主訴劇烈的頭痛伴隨血管跳動,發作部位集中在後腦杓,平日頭暈不止,尤其是活動身體的時候,哪怕只是一個微微的抬頭,或是坐下來休息,就感覺一陣天搖地動,腳下像是採著棉花一樣,人開始癱軟無力,然後就開始噁心,甚至嘔吐。

我請K太太拍了一張頸部X光片,發現頸部第六、第七節長出骨刺,長出骨刺的頸椎長度會縮短,因而壓迫到椎動脈,造成供應頭部的血流量不足,引發眩暈、耳鳴,乃至嚴重頭痛。

我選擇為她施以星狀神經節阻斷療法,藉由暫時阻斷緊張神經的作用,讓一˙八倍的血流量進入腦部,供應腦部充足的氧氣與養分。約莫注射十多次以後,病人的主訴症狀便明顯減輕。

 

 

 

*人體的「生命通道」

人體生命的指揮中樞--腦,和四肢軀幹之間,完全依賴頸椎連接。頸椎的功能如此重要,卻只有薄薄的一層皮肉保護,因而讓它成為人體最脆弱的部位之一。

在一些意外傷害現場,可以看到救護人員搬動意識不清的傷者之前,必定先以器具牢牢固定傷者的頸部,這未必表示傷者都一定是頸部受傷害,但它至少是個必要的預防措施,能避免搬動過程晃動頸椎,加重舊傷或引發新傷。

電視上有些英雄救美的畫面,男主角將昏死的女主角一把抱起或扛在肩上,女主角的頭就這麼在空中晃呀晃,實在看得我怵目驚心,只祈禱現實生活中不會有這樣的莽夫,因為這非常容易傷害脆弱的頸椎,甚至因此造成四肢癱瘓,到時候英雄救美不成,還必須為對方的下半輩子負責。

 

*疑難雜症與頸椎病變的關係

根據一項醫學統計,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神經衰弱患者,檢查出頸部有問題;而有百分之九十的頸部病變患者,主訴有神經衰弱症狀;神經衰弱的患者在接受體檢時,常可以發現他們肩頸部位異常僵硬,按壓之下會有疼痛點。這都說明了頸部與身體的健康狀況有非常密切的因果關連。

心臟送血到大腦,必須經過頸部,腦部發送指令給四肢軀幹,也必定經過頸部,大家更忘了,我們呼吸的空氣也必須經過頸部,進入肺臟,萬一被扼住脖子,我們很快就必須和世界「撒喲那拉」;還有飲食也是通過頸部的食道進入胃腸,所以說,頸部真是一條「生命通道」。

 

根據統計,台灣的中風病人當中,有百分之二十六,也就是超過四分之一,是因為頸椎的骨刺或椎間盤突出的壓迫等因素,妨礙血液供應腦部,長久下來引發腦血管病變而中風的。

頸椎的作用如此重要,牽涉如此之廣,如果有人為無解的疑難之症所苦,可以合理懷疑是否和頸椎病變有關。例如,不明原因的高血壓。

許多高血壓都查不出原因,不過根據研究,頸椎病變壓迫神經或血管,造成血流供應不良和神經傳導不佳,會造成各種身體功能不調的症狀出現,高血壓也是其中之一。

還有久治不癒的不明的長期胃發炎,最後患者發現,只要他脖子不舒服,胃就開始隱隱作痛。

另外,像是臉部不自覺抽動、頭老是不自主的往一邊甩,被懷疑是腦部退化的帕金森氏症,但是從頸部加以治療以後,竟然就不抽不抖了。

年紀大了以後,骨質密度減少,骨頭會有萎縮的現象,所以會有「老倒縮」的說法。我們可以想像,當頸椎的關節萎縮,間距就會變短,神經和血管都容易受壓迫,於是有頭暈眼花、手腳麻痺、步態不穩等症狀,甚至釀成中風。

還有的人心絞痛,以為是心血管阻塞,做了新導管等精密檢查,卻都找不出確切的原因,最後才懷疑是頸椎的神經壓迫所引起。

 

 

(這四行細圓九p

頸椎病變可能引發之症狀:

高血壓、腦血管病變、中風、心絞痛、心律不整、抽動症、胃炎、吞嚥困難、頭痛、牙痛、眩暈、失眠、聽力或嗅覺障礙、皮膚感覺異常、失眠、焦慮煩躁、情緒低落、腦神經衰弱等多種。

 

    頸椎病變的五種類型

頸椎病變所表現的症狀非常多樣,綜合中西醫的看法,可以大致分為五大類型,其中又以落枕型和神經根型最常見。

˙落枕型:這是體質衰弱的徵兆,也是頸椎病的最初階段。形成的原因可能是韌帶鈣化、椎間盤退化或關節囊鬆弛,引發頸部和背部反覆發作疼痛。

˙神經型:中醫所說的痹證,起因於神經根受風寒和勞累的傷害,同時有椎肩盤突出或骨刺壓迫,還是關節、韌帶的鬆脫或錯位,對頸部神經根形成壓迫或刺激,出現頭、頸、肩、臂、手指的疼痛、麻木,甚至萎縮。

˙脊髓型:中醫所說的萎證,顧名思義就是肝腎虛衰、筋骨失養、肌肉萎弱,漸漸變得肢體沉重、步履困難。這一型的症狀多由下肢麻木疼痛開始,逐漸向上半身發展,病情的發展緩慢,卻會造成大小便失禁等身體功能障礙,致殘率極高。從X光片可以看到典型的頸椎病理變化,從電腦斷層掃描和核磁共振造影能確認頸椎的椎管狹窄,損害脊髓。

˙椎動脈型:又稱眩暈昏厥型,容易被誤認為內耳的病變。患者莫名發作眩暈,感到頭重腳輕,有的同時伴隨偏頭痛,容易有耳鳴等聽力障礙,並且導致患者情緒不穩定、暴躁易怒。主要是因為椎動脈受壓迫或刺激引起血流障礙、腦部供血不足所導致。中醫認為此症多為腎氣虧損所致。

˙交感神經型:症狀多表現於感官的異常,因此又稱五官型。像是眼瞼無力、眼脹痛、耳鳴、咽喉部有異物感、汗如雨下或無汗、血壓異常等。這其實就是自律神經的功能錯亂,因為症狀多樣,容易被誤診。如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,合併肩頸疼痛、眩暈、頭痛等椎動脈型症狀,加上頸部X光片有病理改變時,較容易做確診。

 

長期姿勢不良、交通工具劇烈晃動、飲食不調累積過多難以代謝的酸毒廢物沉積在肌肉關節組織裡,都可能招來頸椎病變。

頸椎病變過去約在四十五歲以後最常見,現在的患者平均年齡卻不斷提前,主要是長期伏案或打電腦太專注,未能適度休息,更換姿勢。最好是每二十至四十分鐘就做做舒緩姿勢,尤其萬萬不可持續兩小時以上,像尊雕像一樣不動如山,否則頸椎病變很快就會找上你。

 

 

 

*落枕

一覺醒來,脖子疼痛難當,肌肉僵硬轉不動過來,這就是俗稱的落枕。

身體的活動,是幾百塊大小肌肉靈活協調的結果。當某些肌肉伸展的時候,週邊的一些肌肉就要緊縮,肌肉鬆緊長短的調度,讓我們得以做出各種姿勢。如果肌肉彼此的協調不佳,或是本身失去健康彈性,就容易扭傷或閃腰。落枕病人的患部X光片,常可見頸椎失去應有的彎曲弧度,甚至過直。落枕只是頸椎病的最初階段,把握此時治療的黃金時間,可以預防病情繼續擴大。

落枕的原因

˙枕頭的高低、軟硬度不適當,造成頸部肌肉過度緊張或拉傷。

˙長期姿勢不良,或人體過度疲勞,使頸部肌肉處在緊張狀態,彈性不佳的肌肉很容易在簡單的一個轉身動作中扭傷。

˙氣候變化太大、冷氣颼颼的吹,保暖不佳就會讓肌肉變得僵硬,受風寒也會傷害肌肉,使其失去健康彈性。

 

 

頸椎並非不能開刀,但這裡處處是碰不得的地雷,敏感得有如精密電腦,萬一打開後碰到不該碰的地方,免不了有「整組壞了了」的風險。因此若非萬萬不得已,絕不要輕言動刀。醫療技術日新月異,隨時都可能有更安全有效的方法問世,患者不妨多方探尋,保障自身的治療品質。

以星狀神經節阻斷療法治療頸椎循環不良所引起的疑難之症,特別是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,可說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方法。因為星狀神經節支配人體上半身的主要交感神經節,暫時阻斷星狀神經節的交感神經(緊張神經)傳導之後,能有效擴張其支配區域內收縮痙巒的血管,增加頸動脈之血流速度與血流量,進而改善頸部的血流供應。